·湖北荆门)30、7分)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并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的选官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以来,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官员大都从各地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生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三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明朝科举还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把部分组成,成为“八股文”。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1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改变材料二中的弊端,隋朝创立了什么样的选官制度?1分)唐太宗又是怎样完善这一制度的?1分)这一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对选官制度造成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1分)
4)通过上述材料,指出自西汉到明朝选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30、1)标准:品行或孝廉、品德也可)。
2)制度:科举制。措施: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意义: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答对一点即可)
3)变化:实行八股取士。影响:脱离实际,禁锢思想;选出的人都是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答一点即可)
4)由推举到考试选拔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