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很多,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关注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伙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等。(2)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从某种角度说,亲子关系的类型与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是一致的,即也同样存在着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溺爱型。对儿童来说,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人的外表及性格。在儿童的交往中,有的儿童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他们成为交友困难的孩子,心理学一般把他们称为被忽视型的孩子和被排斥型的孩子。家长要尽量帮助那些交友困难的孩子,使他们逐渐被同伴所接受。(3)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形成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这就是儿童的性别行为。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家长有必要了解这些情况,以达到产生积极、正确影响的目的。(4)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因素有社会生活环境、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及移情。而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影响很大。(5)攻击性行为则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不良行为。在学前期,有的儿童攻击性行为较为频繁,而且主要依靠身体上的攻击,当然,在这一点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出生后受到父母的惩罚、榜样、强化及自身所受挫折的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如前所述,家长特别不应该无缘无故地体罚孩子,给孩子造成一种人都可以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印象。(6)在个体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人类的文化环境,特别是大众传媒的影响。学前期作为人的社会性发展的早期阶段,由于主体本身的因素——年龄小、知识经验少、鉴别能力差等,使大众传媒对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以电子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媒体的普及,正改变着儿童的学习、生活方式,其中以电视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最大。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围绕这方面问题,家长应在自己的行为、态度和对孩子行为的控制、指导等方面,来决定大众传媒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的方向。P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