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苍蝇》和《哈姆雷特》两部作品,谈一谈对它们异同的理解。

比较《苍蝇》和《哈姆雷特》两部作品,谈一谈对它们异同的理解。
【正确答案】:相同:《苍蝇》改编于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三联剧《俄瑞斯忒斯》。俄瑞斯忒斯的父亲在他童年时候就被谋杀,长大后,巨大的职责从天而降:弑杀篡位者,扭转乾坤,既为父复仇,又伸张正义。“怎么办?”这是两个王子面临的抉择,更是莎士比亚与萨特各自独特的艺术观念的显现。
不同:
(1)时代背景不同:文艺复兴时期的复仇王子与20世纪萨特心目中的复仇王子。
(2)复仇计划形成的差异: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直到看见父亲的鬼魂,听到父王被害真相,他才开始酝酿复仇的计划。他不断进行试探,机智地安排了一场“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推断,才明确了复仇的目标,决心独自承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俄瑞斯忒斯的复仇的制定并不像哈姆雷特那么积极主动,更多的是为形势所左右,有种“逼上梁山”的味道。虽然俄瑞斯忒斯的抉择显得有些突兀、被动,但他一旦决心已定,就格外坚韧不拔,义无反顾,这又是哈姆雷特所难以比拟的。
(3)行动过程中的差异:复仇行动中的哈姆雷特与俄瑞斯忒斯差异更为显著:一个为了“他者的意志”被动应战,赍志而没;一个为了自我的意愿而主动出击,获得了自由。
(4)作家的不同观念:人文主义者的莎士比亚处于资产阶级尚未壮大到夺取政权的时期,他有改变现实的决心,能够剖析丑恶的人性,但只局限于在思想领域里进行改革。哈姆雷特的忧郁,是时代的忧郁,也是莎士比亚的忧郁。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萨特,充分认识到世界的荒诞,但他没有导向悲观,而是试图给荒诞之中挣扎的人们指出道路:自我选择。他特別强调人的“行动”,期待人们在选择中掌握自己的命运,用自己的行动来决定自我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