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风格最突出的有两点,请问是哪两个?
【正确答案】:(1)把喜剧性和真实性结合起来。例如第十七回的“斗方名士”的一段对话。真实的反映出名士心态,他们在名和利不能得兼的两难选择中争来争去,表现出他们的精神空虚,生活无聊。而当假设中的人物和他们自身处境结合在一起时,他们又替人物假设出一个作为名士的理想结局。那就是自己考不中进士,由儿子去考中进士;或者虽不中进士,以诗传名,“行遍天下”。这种“精神胜利法”式的自我安慰和陶醉又很有令人可笑的一面。马二先生头脑迂腐,醉心科举,闹出了很多笑话,但作者又写出了他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秉持公心”,既反映出人物的喜剧性格,又客观、真实地表现出其性格的其他方面。
(2)把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使人物的荒唐可笑的行为反映出深刻的社会悲剧的本质意义。如周进的撞号板,哭得死去活来;如范进因中举而发疯;如王玉辉劝女儿以死殉夫,甚至大呼“死的好!死的好!”都在荒诞可笑的喜剧效果中,提出了令人生悲的社会问题。读者在人物喜剧性格的背后,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心灵毒害的深刻程度,可以看到理学和礼教是怎样地泯灭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