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论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一)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正确地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虚实关系,达到了真实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概括的评价。《三国演义》就是罗贯中在史实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民间传说、讲史、戏曲、野史、裴注的营养,把这一切溶入拥刘抑曹的思想之炉,进行艺术加工。它的“实”是轮廓的真实,大体的真实、线索的真实,例如魏、蜀、吴之间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基本轮廓的演进过程及其结局等等。它的“虚”是不违背重大历史事件的前提下,对事实进行的放大拉长、补充、点化、褒贬处理以及移花接木、张冠李戴之类的艺术想象。
(二)《三国演义》结构宏伟而严谨,线索清晰而缜密,内部结构也显示出变化多端的艺术手法。
它以九十七年间三国分合的绵长过程为中轴线,以魏、蜀、吴及其各自内部的争斗为总体构思,以蜀汉为主体建筑,以军事斗争为主要内容,构成了一座壮严雄伟的文学大厦。
全书一百二十回,前面五十回是三大集团的形成期,从五十一回到一百零四回诸葛亮死,是三大集团的鼎立期,最后十六回是合并统一期。作者以此为总体部署,把魏、蜀、吴三国的分合史严密地编织在这座曲折离奇的诗章里。
(三)《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1.对战争进行立体的描述,从战争的性质、意图,各方军事、经济等方面力量的对比,自然条件和士气民心的作用,战略战术的运用等战争的各种相关因素出发,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考察,使读者对战争有一个根本性的把握。
2.对战争进行全景式的展示。从最高统师到前线指挥,从出谋策划的参谋到统兵交战的武将,从武士到阵前效命的兵卒都跃然纸上。
3.对战争进行分类观照,大中小战,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有火攻、水淹,有劫营、打援,有车战,马战,也有步战,呈现出战争类型的极大丰富性。而且能写出同中之异。如官渡、赤壁、彝陵三大战役的主攻方式都是火内,但是官渡在平原,赤壁在江上,彝陵在山娆船,彝陵是烧营。
(四)《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相当成功。
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用多次涂抹反复上彩的方式不断渲染,使人物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厚重感。
2.对人物的主要性格侧面把握准确,这就使这一个主要人物同其它的人物区别开来。例如诸葛亮——贤相的楷模,策士的典型,智慧的化身,突出他的智慧、忠贞和献身性格。
3.对比烘托是塑造人物的又一手法。例如用华雄来烘托关羽的雄武,用周瑜来烘托孔明的多智,用曹操对比刘备的仁厚等。
4.善于捕捉人物的气质特征。例如,曹操-奸;关羽-义;赵云-勇;张飞-猛;诸葛亮-忠。
(五)《三国演义》的语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它吸收了传记文学的语言成就,并加以通俗化,但通俗化的程度还不十分彻底,受史传影响较大。相比之下,叙述语言简洁明快,人物语言则生动传神,个性比较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