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对政治事变的预见具有惊人的准确性。
【正确答案】:1、当安史之乱尚未爆发,唐王朝还呈现着花团锦簇的虚假繁荣时,杜甫已敏锐地感到了大动乱的逼近。天宝年间唐王朝的开边战争频繁不断,有时还取得暂时的胜利,这在时人眼中也许是国力强盛的表现,可是杜甫看到了内郡凋敝、人悲鬼哭的阴惨景象。玄宗奢侈骄淫,杨氏兄妹游宴无度,这在世人眼中也许是歌舞升平的象征,可是杜甫看到了奸臣弄权、外戚乱政的动乱征兆。对于安禄山“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后出塞五首》之四)的骄横表现,杜甫曾多次预言即将发生藩镇叛乱的危险。
2、除了对安史之乱这个大事变的酿成、发生洞若观火之外,杜甫对于一些次要的历史事件也有先见之明。如安史之乱发生以后,唐王朝为了迅速平叛,向回纥借兵。杜甫对此深以为忧,在《北征》、《留花门》等诗中表示了他的忧虑。又如杜甫入蜀路经剑门,对那里地势险峻颇怀隐忧。后来,勇悍善战的回纥兵果然成为唐王朝的心腹之患,形势险要的蜀地也果然成为军阀割据的巢穴。
3、对于玄、肃二朝出现的乱兆,清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二二、卷二三中曾为之条分缕析,如云:“无故而若大患之在边,委专征之权于边将,其失计固不待言矣”;“邪佞进,女宠兴,酣歌恒舞,……度量有涯,淫溢必泛,盖必然之势矣”;“借援夷狄,导之以蹂中国,因使乘以窃据,其为失策无疑也”,等等,都与杜甫所言者若出一人之口。一位诗人在历史事件发生之前所作的预言竟与后代学者的分析不谋而合,这是何等的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