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案例案例背景:一家销售额达几十亿美元的公司,在遍布美国的40多家工厂中都设有一个主计员(总会计师),每位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案例
案例背景:
一家销售额达几十亿美元的公司,在遍布美国的40多家工厂中都设有一个主计员(总会计师),每位主计员有3~6个监督员向他汇报,并管理25~50个职员。这些主计员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但在1994年,大多数主计员的年薪仅为38000美元时,同平均工资水平相比是比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已成功地把主计员的几乎全部决策高度程序化了。
大多数的主计员仅受过高中教育,他们并非聪明过人。然而,他们能遵从指导。公司已制定了一份4000页的会计手册,并且不断更新。手册告诉每一位主计员他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应如何处理。如果问题或者处理问题的程序在手册里找不到的话,主计员就向总部请示。然后总部就会指导他该怎么做。总部在收到有关新问题的请示一个月后,原有手册就被增补,以指导其他工厂可能会遇上同样问题的主计员。正因为该项工作的决策已经高度程序化,因此有可能雇佣低水平的人员担当此角色,并支付较低的工资。
在这家公司中,高代价的人才集中在总部制定所有的非程序化的会计决策。当这些问题变为重复性问题时,他们就制定成手册并发给所有工厂的主计员。这样,该公司无须在主计员职位雇佣取得过大学文凭、硕士文凭或注册会计师证书的有经验人员的情况下,就能够获得一致的、胜任的决策。否则那些人的年薪要付65000美元或者更多。
该公司的其他领域(采购、人事、质量控制)也有不断更新的工厂手册,这些手册是由总部的各类专业人员制定的。这样一种做法,在公司其他领域也取得了既节省成本,又能提高决策效率的双赢结果。
当然,有些组织试图通过雇佣不熟练的管理者、不制定指导他们的决策程序而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例如,一家小型的妇女服装连锁店,因为雇主为了支付低薪而雇佣了缺乏经验和决策能力极其有限的商店经理。就其本身而言,这并不算一个问题。麻烦在于店主不提供培训,也不提供明确的规则和指导商店经理决策的程序,结果顾客不断抱怨在促销折扣、赊销及退货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问题讨论:
有人认为,将非程序化决策与程序化决策分离可以提高决策效率,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正确答案】:将非程序化决策与程序化决策分离是提高决策效率的前提条件,但要真正做到提高效率和改善决策效果,还必须由负责非程序化决策的高层次人员制定出工作手册,并对负责程序化决策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督促他们严格执行手册中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