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宝尔斯的人类行为分类系统理论。
【正确答案】: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罗伯特·宝尔斯和他的同事在哈佛大学社会关系试验室进行了试验,这是社会科学家首次以系统的方式对群体中的个体行为进行的分析研究。罗伯特·宝尔斯集中研究了谁和谁发生作用,以及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人类行为分类系统——即交互作用过程分析理论。
罗伯特·宝尔斯的第一大贡献是,提出了12种人类行为类型。例如,第1类是指,表现出团结,提升别人的地位,给予帮助和奖赏;再如,第12类是指,表现出敌对,降低别人的地位,防御别人,吹嘘自己。罗伯特·宝尔斯认为,利用这样一种分类模型,人们可以对群体中可能发生的行为进行分类。
宝尔斯的第二大贡献是提出了群体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内部沟通和群体的组织与维持,同时指出了群体的行为过程将要经过四大阶段,它们是定位、评价、控制和成员角色具体化。
宝尔斯的第三大贡献是,在他所观察的大多数面对面的群体中发现了一个规律:群体中单个成员的行为可以分为4大类,4类行为在不同类型的群体中所发生的概率是基本相同的。这些行为包括:
第一类行为是,一些个体表现出在社会情感方面的积极行为。这些行为包括,给他人以帮助,赞扬、同意别人的意见等。综合所有观察的情况看,大约有25%的个体行为,可以划归为这个类型。
第二类行为是,任务相关行为,是指推动群体解决问题的一些行为,包括提出建议、咨询信息等。这样一种个体行为大概占总个体行为的56%。
第三类行为是,与任务相关的咨询行为,这类行为包括就定位、观点和建议等方面提出问题。该类个体行为将占总个体行为的7%。
第四类行为是,社会情感方面的否定行为,比如不同意的表态、制造紧张关系、相互攻击以及退出现有活动等。这样一种个体行为大概占总的个体行为的11%。
宝尔斯的第四个重要发现是,指出了“角色区别”是群体中的一个一般特征。当一个群体开始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个体成员便开始将自己的行为归结为某一个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