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以《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为例,分析鲁迅是如何思考知识分子问题的。

试以《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为例,分析鲁迅是如何思考知识分子问题的。
【正确答案】:如果说《弟兄》和《一件小事》主要表现的是知识分子人格的不完善,那么,《端午节》、《幸福的家庭》、《在酒楼上》、《孤独者》和《伤逝》则从正面提出了知识分子在充满丑恶和矛盾的现实社会中应持何种人生态度、走怎样的人生道路的问题。《在酒楼上》里的吕纬甫的情况有所不同。他是在战斗中退伍、落荒,进而颓唐、消沉以至完全绝望的知识分子。 从“歧路”向“穷途”走得更远的是《孤独者》中的魏连殳。魏连殳的悲剧震撼着一代知识分子的心。首先,它告诉人们,旧中国封建势力残忍无情,它像一张“吃人”的网,将“异类”紧紧包围,使他透不过气,走投无路,以至思想扭曲,性格变异。其次,魏连殳的悲剧还告诉人们,知识分子如果不接触广大民众,不抛弃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法,将自己裹在与世界隔绝的“独头茧”里,那么只会走向凄惨的绝境;如果不选择正确的方式,那么,“反抗”得越顽强,就会越背离原先的志向,自己的心灵的伤痛也越深。恋爱是五四时期文艺创作的热门题材,鲁迅因另有更重要的创作话题,所以只有一篇描写青年恋爱的小说,这就是一鸣惊人的《伤逝》。小说不仅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可怕与可恶,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思想的局限性,而且还指引他们走向社会解放的道路:涓生从他与子君的爱情的曲折历程,尤其是从子君过早离开人世的悲剧中认识到:“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他表示:“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我第一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