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全球金融市场监管模式变革的趋势。
【正确答案】: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全球金融市场监管模式变革呈现出以下趋势。
(一)从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转变
以1999年美国《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的废除为标志,全球的金融市场业务日益向混业经营的方向转变,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市场监管模式也日益朝着分业监管的方向演变。美国旧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采取按不同金融机构的类别进行纵向分别立法、分别监管的模式。1999年实施《金融服务现代法案》后,美国采取了联邦政府、如|政府与专门机构分层的金融市场监管模式,综合监管与分立监管相结合。与此同时,英国、日本等国也通过金融改革建立了统一的监管框架。统一监管提高了复杂金融联合体的监管效率,实现金融市场监管的规模经济,顺应了现代,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潮流。
(二)从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
机构性监管是指按照金融市场的类型分别设立不同的监管机构,不同监管机构拥有各自的职责范围,无权干预其他类别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功能性监管是指依据金融体系基本功能而设计的监管。功能性监管关注的是金融市场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以金融市场业务而非金融机构来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减少监管职能的冲突、交叉重叠和监管盲区。同时,功能性监管针对混业经营下金融市场业务交叉现象层出不穷的趋势,强调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因而可以实现对金融市场体系的全面监管。
(三)从单向监管向全面监管转变
从监管内容上看,由于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各国监管当局相应的扩大了金融市场监管的范围,从单纯的表内、表外业务扩展到所有业务。从监管重点来看,以往的金融风险监管侧重于信用监管,但银行还可能因为其他风险而陆人经营困境,因此,当前国际金融业的监管除信用监管外,还重视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从监管范围上看,国际金融市场监管也从单纯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转向以最低资本标准、监管当局的检查及市场自律三个层次的全面监管。
(四)从封闭性监管向开放性监管转变
金融市场全球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金融市场业务与机构的跨境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然而,金融市场全球化也同时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巴林银行的倒闭,使各国监管当局认识到各国的信息沟通对于加强国际银行及其经营活动监管的重要性。国际金融危机的频频爆发,使得全球范围、地区范围及双边范围内各个层次上的国际银行监管合作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一国的金融安全及经济安全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息息相关,金融市场全球化使各国的监管哲学发生重大变化,金融监管从国内单边监管转向国内、国际的多边监管也从封闭性监管转向开放性监管。
(五)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并重
20世纪末,金融市场复杂多变,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银行网络化以及中间业务日益增大。相较于传统银行业务,金融创新业务在收益更大的同时,对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也更直接、更猛烈。因此,只有并重监管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的整体风险。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就对金融市场创新产品和电子银行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随着金融市场机构的创新和变革,合规性监管并不能及时全面地反映金融市场风险,相应的监管措施也滞后于市场发展。为此,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和一些国家的监管当局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以风险监管为基础的审慎规则。风险性监管更注重金融市场机构本身的风险控制程序和管理水平,能及时反映金融市场机构经营状况,预测潜在风险。
(六)从一国监管向跨境监管转变
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及不断深化,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也不断加强,各种风险在国家之间相互转移、扩散便在所难免。金融市场国际化要求实现金融市场监管本身的国际化,如果各国在监管措施上松紧不一,不仅会削弱各国监管措施的效应,而且还会导致国际资金大规模的投机性转移,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西方各国致力于国际联合监管。各个国际性监管组织也纷纷成立,并保持着合作与交流。为了有效监管金融市场机构的境外业务和离岸业务,各国监管当局逐步实施了跨境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