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宋代官学三舍法。
【正确答案】:为实现教育与科举的良好结合,宋代官学对学校的组织形式与学生管理作过较大变革,神宗时在太学中推行由王安石首创的“三舍法”。所谓“三舍法”,即在太学中分设外舍(下等)、内舍(中等)与上舍(下等),规定八品以上官吏子弟及庶民之俊彦经考试合格均可为外舍生,日后依考试成绩逐级升班:外舍生岁试后,将学业成绩与操行成绩综合评定,取其中名列第一、二等者升人内舍;内舍生经两年一次的分试,学业成绩及操行考查合格方可升人上舍;上舍生两年后,举行毕业试,凡学业与操行评为上等者资格与科举进士相同,可直接授官,评为中等者可免尚书省试,评为下等者免乡试,不及格者除名。可见,“三舍法”是一套德行与学业兼顾、平时考查与升舍考试并重的升舍制度,它把养士与取士的职能都赋予了学校。学校不再单单是科举的预备场所,而且具有了直接向国家输送人才的职能。“三舍法”还第一次把本来互不衔接的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第一次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县学生可升人州学,州学生满三年后优秀者可贡入太学,这就构成了一个初步完整的学制系统,在官学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